找到相关内容275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问:六根清净怎么讲?

    的三毒交加,恶多善少,永无出离生死苦海的日子了。 修持解脱道的工夫,不外戒、定、慧的三学,但是,慧的主要根源是戒与定,所以修持的入门工夫,应从身心的两方面著手,一是修身,一是修心。把不好的念头修理掉,称为修心,修心的主要工夫是禅定;把不好的行为修理掉,称为修身,所以修身也可称为修行,修身的主要工夫是持戒,持戒的目的是在守护根门──守卫保护住六根的大门,不让坏事从六个根门之中溜进我们的心田,以致种...

    圣严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20154078730.html
  • 梅花扑鼻香

    戒律、天台、禅等的修学过程;参禅之经过,及工夫转折处,至开悟后对吴越地区禅风之开创等。其间师长曾提示:参禅有没有开悟?问睡觉即知。心若自在,则梦中自在。梦中可检视自己:持戒严谨否?身心轻安否?  (二)...于双径归堂,忽于睡中疑著「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为何在睡中起此疑情,而非打坐中起?可见日常生活中均随时观照,咬住此话头,梦中亦未停止参的工夫。  2.自此疑情顿发后,专注一心投入“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释证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15769689.html
  • “默照禅”学习心得

    ●六祖慧能以后的“禅机时代”  六祖慧能出后,禅宗顿教的真正精神才被彰显(因为从达摩到慧能以前,禅宗的禅风仍是注重坐禅工夫的),“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贵见地,不贵行履”,不修观行,但以自心是佛...流转以前堆堆地,不随生灭夤缘。”又在〈圆禅者求颂〉中,正觉说:“枯歇身心百不思。湛圆自照劫空时”。此外,在卷五卷六中常出现的字眼,如“根”、“源”,都常令学生联想到,或许默照亦是一种参禅的工夫,只是参...

    喜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30069707.html
  • 格物与致知——论湛王之辩兼析心学的义理规模

    则於现实生活中为极复杂而曲折之事.至於此处有否工夫,则甘泉认为可藉学问思辨笃行,读圣贤古训与经书来「警觉」,「开发」人心.因这裏触及甘泉心学的一个独特处,亦是甘泉思想易於引起误解处,故不嫌辞费,详加辨析如下.   四,一般而言,心学重本心之觉悟义,故可视学问思辨,读书明理等皆为非本质相干之工夫,第二义之工夫,外在之工夫.但甘泉心学却极强调学问思辨,读书明理等工夫的重要性,故当他以为阳明轻视此类...

    郑宗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24781608.html
  • 王阳明“四句教”析论

    根人立教,四有之说为中根一下人立教。上根之人,悟得无善无恶心体,便从无处立根基,意与知物,皆从无生,一了百当,即本体便是工夫,易简直截,更无剩欠,顿悟之学也。中根以下之人,未尝悟得本体,未免在有善有恶上立根基,心与知物,皆从有生,须用为善去恶工夫,随处对治,使之渐渐入悟,从有以归于无,复还本体。及其成功一也。世间上根人不易得,只得就中根以下人立教,通此一路。汝中所见,是接上根人教法;德洪所见,是接...

    刘桂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24581604.html
  • 禅茶一味的真实写照

    工夫茶的发源地、台湾洞顶乌龙茶的故乡,可谓:名山古寺交互辉映,高僧禅茶相得益彰。这里自古高僧辈出,名贤荟萃,禅风和悦,茶韵幽远,堪称“茶禅一味”的典范。儒家的正气、道家的清气、佛家的和气与茶家的雅气,共同谱写了以“正、清、和、雅”为核心理念的武夷山禅茶文化。武夷山的禅茶文化不但是武夷山茶文化、中国乌龙茶文化、工夫茶文化的源头,而且是中国和谐文化的缩影,也是两岸血脉一家的重要见证。  引茶入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70257704.html
  • 朱熹的居敬概念与菩萨戒发心之对观

    朱熹的居敬概念与菩萨戒发心之对观  朱熹的“居敬”概念与菩萨戒的“发心”之对观──浅论道德实践的基础  王惠雯   壹、前言:  本文主旨拟在比较、对观:朱熹“居敬”的涵养工夫理论所透显  的道德...判定其  为儒学之异端,或简单地评其不如佛学体系。基本上朱子主张敬的涵  养工夫,是为了能认天理,亦即:持敬不只是使内心能够常惺、存的  精神状态,还是达到道德修养目标的方法。此一思想主要源自程伊川 ...

    王惠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0571322.html
  • 如何保证往生一心不乱

    吸转为呼,这就是息道,而不是气功。息与气不同,道与功也不同。凡是讲到功都是有为的,讲到道是无为的。气是一呼一吸,而息则是一呼一吸的转折。气功是在一呼一吸上做功夫,在十二经络上做工夫,在后天气和生活力上做工夫。息道则是在一呼一吸的转折上做工夫。在奇经八脉上做工夫,在先天气的生命力上做工夫,也就是在命根气上做工夫。人生临终最后一口气就是命根气,它不是上行气、下行气、平行气、遍行气,而是命根气,人生最后...

    吴立民

    |往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2/2240472011.html
  • 易哲学发展史之一嬗变——陆王心学的易哲学思想探析

    ,伴随了一定的时代特点,可谓是易哲学史上继王弼义理易之后的一次深刻嬗变。这表现为其以心释易统易、工夫简易直截的鲜明特征,其中蕴涵了心学派易学对象数易及程朱义理易的解构以及为一般易学研究所忽略的易佛沟通.../简易工夫  【参考文献】  [1]纪昀,等. 四库全书总目[M]. 北京:中华书局,1965.  [2]陆九渊. 陆九渊集[Z]. 北京:中华书局,1980.  [3]杨简. 杨氏易传[M]. ...

    杨月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2452018.html
  • 楚山绍琦与晚明的禅学中兴:以念佛禅为中心

    疑情工夫的话头禅,充分地整合于念佛禅,对于晚明佛教的念佛禅的盛行一时产生   了相当重要的影响,并因此而被云栖宏等丛林尊宿推尊为明中叶佛教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典范禅僧之一,从而确立其在明代佛教的应有地位。...rdquo;山便喝。师笑曰:“克家须是破家儿。恁么干蛊也省力。”山掩耳而出。   (无际)别号蚕骨,蜀之安岳通贤镇莫氏子。年二十弃家。初习禅定工夫,后参楼山清。清举赵州无字话,师当下...

    陈永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1258907.html